为切实回应辖区群众对优质家庭教育服务的需求,博平镇人大将“深化家校共育、助力青少年成长”纳入年度民生实事监督清单,前期组织10名区镇人大代表深入城北新村、滨河新村等8个片区,通过入户走访、家长座谈等形式,面向200余户九年级学生家庭开展需求调研,精准掌握家长在“青春期亲子沟通”“学业辅导方法”“习惯培养”等方面的痛点。基于调研结果,镇人大主动对接博平镇中学,推动学校延续上学期覆盖全镇8个新村活动点的服务基础,创新采用“分年级、分类型”实效模式,首次在城北新村社区启动2025-2026学年九年级家庭教育社区活动,旨在通过人大监督+服务的双重作用,将主题式家庭教育指导送到家长身边,助力家校共育落地见效。

人大代表协同引导,精准对接家长需求。活动现场,人大代表与学校任共同开展指导工作:一方面,李玲玲代表解读本学年家庭教育社区活动特点、分析九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时,人大代表结合前期调研数据,补充说明“全镇九年级学生家长中85%关注学业压力疏导”“60%存在亲子沟通困惑”等核心需求,帮助家长更清晰认知自身痛点;另一方面,人大代表牵头组织分组讨论,围绕“孩子学习状况”“身心特点”引导家长敞开心扉,同步记录家长提出的“课后作业辅导缺乏方法”“青春期孩子叛逆应对难”等4类问题,为后续推动问题解决奠定基础。

人大代表倾听分享,挖掘家校共育经验。在优秀学生与家长分享环节,镇人大代表全程认真倾听,结合民生监督视角提炼可推广经验:听取孙兆鑫“睡前复盘知识+周末自律学习+分担家务”、夏蕊琪“作息规划+课堂方法+预习复习”、武君安“制定计划+整理错题”、毛永好“内心自律驱动学习”的分享后,人大代表现场点评,肯定“习惯养成”“全面发展”等经验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并建议学校将这些案例整理成册,通过8个新村活动点辐射更多家庭;针对四位优秀学生家长分享的“陪伴自律”“习惯培养”“真情滋养”等教育心得,尤其是孙兆鑫妈妈朴实的育儿经验,人大代表主动与家长交流,询问“日常陪伴中是否需要社区或学校提供额外支持”,收集到“希望开展亲子沟通专题培训”“需要课后托管资源对接”等2类建议。

活动尾声,优秀班主任班强呼吁家长重视沟通、习惯培养与亲子陪伴时,驻镇人大代表现场表态:一是将把此次活动中收集的11条家长意见建议分类梳理,3个工作日内反馈至镇教育办、博平中学等相关单位,推动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二是将“家校共育服务提质”纳入后续人大民生监督重点,每季度组织代表到各新村活动点开展“回头看”,检查家庭教育指导是否持续落地、家长需求是否有效回应;三是协调镇内资源,推动建立“人大代表+学校+新村”家校共育联动机制,为后续各年级家庭教育活动提供保障。

此次九年级家庭教育社区活动,是博平镇人大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聚焦“一老一小”民生领域的具体实践。通过前期调研精准对接需求、现场参与监督服务、后续跟踪推动解决问题的全流程介入,既向家长传递了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与方法,更以人大监督之力压实了学校、社区在家校共育中的责任。下一步,镇人大将持续以民生需求为导向,推动家庭教育社区活动在8个新村常态化开展,切实为九年级学子逐梦之路注入坚实保障,为博平镇青少年健康成长贡献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