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聊城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李海务街道,一场由人大代表领衔的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正如火如荼展开。聊城市人大代表谭学兵、孙广斌,东昌府区人大代表刘印明、王景倡,以及刘道之村第一书记姜振虎,带领群众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
一、党建引领,支部书记冲锋在前
谭学兵(聊城市人大代表、谭庄村支部书记),以产业振兴赋能环境改善。他牵头成立金水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800余亩建设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大棚,带动村民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在产业发展的同时,他推动自来水管道换新、天然气入户、道路硬化到户等基础设施升级,昔日的 “落后村” 蜕变为 “产业兴、村庄美” 的示范村。谭学兵常说:“环境好了,人才留得住,产业才能更兴旺。”
孙广斌(聊城市人大代表、刘道之村党总支书记),以“农旅融合”激活乡村活力。他整合资金1300余万元,实施“平清种增改”工程,清理垃圾200余吨,改造旱厕420 余个,建成环村生态水系和省级美丽示范河湖。如今的刘道之村,获评 “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文明村” 等荣誉。
二、基层治理,代表履职担当作为
刘印明(东昌府区人大代表、周店村支部书记),创新 “党建 + 街巷长”模式,将全村划分为12个网格,党员干部包片负责,每周开展 “环境整治日” 活动。他带领群众清理残垣断壁 30 余处,打造“口袋公园”5 处,村主干道绿化率达 90% 以上。“现在村民主动参与环境维护,‘要我干’变成了‘我要干’。”刘印明自豪地说。
王景倡(东昌府区人大代表、军屯村支部书记),以“积分制” 激发内生动力。他将垃圾分类、庭院美化等纳入村规民约,村民通过参与整治获取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这一举措使村庄保洁效率提升 40%,乱堆乱放现象基本绝迹。王景倡表示:“积分兑出的不仅是物品,更是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精准施策,第一书记助力振兴
姜振虎(刘道之村第一书记),发挥政策资源优势,帮助乡村积极引入数字农业技术,在刘道之村建设智慧农业大棚,实现灌溉、施肥智能化,减少农药使用量 30%,助力生态农业发展。“环境整治既要‘面子’,更要‘里子’。” 姜振虎如是说。
四、久久为功,共建共享美丽家园
在人大代表的示范带动下,李海务街道形成了 “全民参与、全域治理”的良好局面。2025年,总投资超1.2 亿元的主干道路沿线村庄人居环境提升工程、美丽乡村片区建设工程相继启动,一幅“村美、民富、人和” 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从“一处美”到“处处美”,从“一时美”到“持久美”,李海务街道的人大代表们用脚步丈量责任,用实干诠释担当。他们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 的历史担当,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让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果真正惠及广大群众。未来,他们将继续书写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新篇章,让李海务的乡村底色更靓、成色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