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市:“民声”与“民生”双向奔赴
“官庄桥路口红绿灯长期缺失,交通安全隐患突出,请问红绿灯能不能安装,什么时候能安装好?”“针对老旧小区供热管网存在的跑冒滴漏、爆管等问题,请问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如何治理?”……一场别开生面的“代表·局长面对面”活动在临清市首次举办。代表们畅所欲言、局长们现场“接单”,“民声”“民生”此起彼伏。
去年7月,临清市人大常委会出台《临清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暂行办法》,实施“选题—调研—约见—督办”四步工作法,搭建起代表与局长“零距离”沟通平台。
市人大代表窦宇飞曾在商场目睹一位老人突发晕厥,周围群众因缺乏急救知识和设备而束手无策的情况。随后,他深入走访多家大型商超、学校及社区,与工作人员、市民进行交谈,形成关于加强公共场所急救体系建设的建议。在“代表·局长面对面”活动中,他提出在重点场所配置AED设备、建立应急响应机制等,直指民生关切。
官庄桥路口因缺少交通信号灯,成为交通事故频发的“高危地带”。市人大代表冯庭国多次深入现场了解问题,与过往行人、司机交谈,倾听他们的呼声与期盼。在“代表·局长面对面”活动中,冯庭国就官庄桥路口交通隐患问题犀利发问。
以“代表·局长面对面”活动为载体,市人大常委会组织50余名代表围绕教育医疗、住房保障、公共交通等民生领域开展3次“沉浸式调研”,累计收集群众诉求89条,形成代表建议32件。经过细致梳理与审慎评估,精准筛选出12条重点问题,作为首次“代表·局长面对面”活动的核心议题。
活动现场,12名人大代表直奔主题,围绕供暖供水、道路交通、营商环境等问题,与参会的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业和信息化局等单位负责人展开热烈讨论,活动取得实打实的效果。
针对加强公共场所急救体系建设问题,市卫生健康局负责人详细介绍近年来在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方面采取的系列措施和下步打算,包括加强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科学设置院前医疗急救站点与村卫生室“急救哨点”、警医联动打造“120 +122”模式等。今年3月,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对《山东省院前急救条例》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推动问题整改从“个案解决”向“系统提升”转变。
聚焦官庄桥路口信号灯缺少问题,市交通运输局和交巡警大队负责人当场“接单”,表示将尽快进行科学规划与施工。目前,崭新的红绿灯已在官庄桥路口投入使用。附近村民李女士感慨:“以前过马路像‘闯关’,现在心里特别踏实!”
这种“短平快”的沟通模式,有效破解了传统治理中信息不对称、响应滞后等难题。活动现场提出的意见建议均在1个月内启动办理程序,其中3项民生急事实现“即提即办”,建议办理的及时性和高效性得到了代表和群众的认可。
民声起,民生落。从交通信号灯“精准点亮”到急救体系“全域织网”,从老旧小区暖气管道“焕然一新”到轴承产业创新平台“蝶变升级”,市人大常委会以“代表·局长面对面”活动为突破口,准确捕捉民生民意、高效回应需求诉求,使民主参与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发现”,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本质特征。
今后,临清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拓宽民意渠道,完善长效机制,推动形成“代表敢监督、部门真作为、群众得实惠”的良性互动格局,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