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退伍老兵!
他,在北京奋斗多年,事业有成!
他,为带领村民致富,毅然决然放弃自己逐渐壮大的企业,并连续三届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他就是莘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妹冢镇宋庄村支部书记宋学龙。
1969年1月,宋学龙出生在宋庄村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是深得群众信任和党组织认可的老支部书记。他在1987年参军入伍,服役于青岛武装警察部队青岛支队二大队,1991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11月退伍。
1996年中秋节前夕,宋学龙不甘于农村环境的束缚,下决心要去大城市闯出一条致富之路,成为了一名“北漂”。经过近二十年的打拼,他从一名货车司机到拥有自己的运输车队,成为了一名拥有物流运输公司的农民企业家,年均创收200余万元。但他每次回到老家,看着宋庄村破旧的面貌和乡里乡亲辛苦劳作却不富裕的状况,总感到心里不是滋味。
“我怎样能帮助家乡尽快富裕起来?我能为家乡做点什么?怎样改变宋庄一穷二白的面貌?”这个想法在他的脑海里总是挥之不去,激励着他要为家乡的发展尽一份责、出一份力。随着回乡创业、与村民共赴小康的念想越来越强烈,2014年秋天,他毅然回到老家宋庄,通过竞选,以高票当选为宋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宋学龙的带领下,宋庄村很快形成了一支强有力、能战斗的支部班子。村“两委”干部积极担当作为,解决了村办公室年久失修、严重影响村级事务顺利开展的难题,破旧低矮的房屋摇身一变,成了二层“小洋楼”。在村内新修5米宽的水泥道路3.95公里,建设“户户通”工程157户,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在村内主要道路两侧种植紫荆、海棠、百日红等绿化树苗,改善村级空气质量,提高环境卫生水平。积极推进“巷长制”,从老党员、退休干部、退伍军人、德高望重的村民中选定“巷长”,负责辖区内环境卫生监督、政策宣传等工作,对美丽庭院户发放洗衣粉、扫帚、簸箕等物品,激发群众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使宋庄村人居环境彻底变了样。
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一直是宋学龙的出发点和归宿。自妹冢镇号召建设高标准蔬菜大棚以来,宋学龙充分意识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是实现农业飞跃、农民增收的重要一环。他在全镇争当了“敢于吃螃蟹的第一人”,带领党员干部们不畏艰辛、勇于开拓,流转土地、建设大棚,建设高标准蔬菜大棚基地300余亩、高标准大棚40余个、蔬菜市场1处。成立了“莘县尚君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并创新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选取“新、特、优”良种统一种植,并与农户签订蔬菜销售合同,制定最低保护价。积极探索“互联网+农产品”电商销售模式,保护农户切身经济利益,实现了农民的增产增收和村集体经济的增收。今年,宋学龙又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充分挖掘自身产业资源优势,激发产业发展活力,彻底清理围村沟种植杜仲,清理废旧坑塘种植莲藕,清理路边种植樱花,努力打造升级版的市级美丽乡村,让村民切实享受到村庄经济和生态发展的双重红利。
自当选县十八届人大代表以来,宋学龙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这是他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宋学龙高度重视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工作室建设,在硬件上坚持“标准化”,在软件上突出“规范化”,紧密结合“履职下沉第一线,当好民情五大员”工作机制,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在充分听取民情民意,聚焦百姓的所需、所盼、所想的基础上,他个人出资4万元为村庄建设了美化、绿化、亮化的文化广场一处,邀请聊城专业的豫剧表演团到宋庄村演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粉刷墙壁10000余平方米,绘制文化墙700余平方米,大力宣扬党的建设、民风民俗、扶贫攻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辛勤的付出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宋学龙曾多次获得“优秀党支部书记”“回乡创业先锋”“模范共产党员”“优秀退伍军人”等荣誉称号。在他的带领下,宋庄村正昂首阔步走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大道上,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宋庄向建国75周年献礼!(莘县妹冢镇人民政府 薛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