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县乡人大 > 莘县
誓让乡村美如画——记莘县十八里铺镇人大代表刘增民
发布时间: 2024-09-24 15:11:37      来源:      【字体: 】     分享

  走进莘县十八里铺镇苏堂村,村内高标准硬化、绿化、亮化和美化的道路令人眼前一亮,一排排整齐美观的二层楼房让人心情舒畅。这里是全国文明村,谁能想到,以前这里还是一个典型的空心村,遍地是砖土结构房屋。苏堂村在短短几年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都浸透着镇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和优秀人民群众代表们的心血和汗水。

  一、产业发展找好领头雁

  在刘增民的带领下,苏堂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国家森林村庄等荣誉称号。

  百折不挠建大棚,一心想让群众富。2002年起担任苏堂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上任之初,村内虽说零零星星有几座蔬菜大棚,再加上标准低、分散无序,根本形不成规模,产量和质量上不去,无法吸引来大客户,卖价自然很低,很多群众都想放弃种大棚而外出打工了。刘增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决心要改变这一现状。

  “要想富,先修路”,为了解决当时令老百姓头疼的大棚菜运输难问题,刘增民首先想到了把村里的路修好。2004年,刘增民多方筹措资金,为村里修好了三公里多的柏油路。随后的几年,刘增民每年都用大量的时间到各家各户做工作,动员群众调整耕地。为了树立村民发展大棚的信心,他带领村两委干部和群众多次到寿光等地考察先进的种植技术。

  2009年,看好大棚蔬菜发展前景的刘增民决定大干一场。当他向镇领导汇报要建一处总面积400亩的高标准蔬菜大棚生产基地时,无人相信他能在苏堂村干成这么牛的事情。要知道,该村历届村两委干部都想做点实事,到最后都因为各种原因半途而废。为了做通一些“难缠户”的工作,刘增民采取了软磨硬泡的方式。“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刘增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苦口婆心地劝说下,大家终于统一了思想,一举建成高标准冬暖式蔬菜大棚208座,全村当年蔬菜总收入达到800万元,人均收入近两万元,一下子翻了一番。

  勇于探索建新居,病中操心村里事。调整土地建蔬菜大棚虽说不易,但与此相比,启动农村新居建设更是一件说起来好听、做起来万难的事。村民多年来无序地建房,造成全村的房屋参差不齐,想要拆了重建,其难度之大超乎想象。但对于“认准的事就一定要干好”的刘增民来说,就算是天大的困难也一定要迎难而上,坚决啃下这块硬骨头。

  2012年,刘增民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统一规划,进行新农村建设。在当时全县都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刘增民决定稳扎稳打,从广泛征求意见入手,不仅带领村“两委”发放明白纸和意见表征求村民的意见和建议2000余条,还通过互联网征求在外工作村民的意见30余条,并多次组织干部、群众代表到市内外多地参观。为进一步统一思想,刘增民召开党员或村民代表会议40余次,商讨论证农村新居建设。在他的带领下,苏堂村探索出“原拆原建”和“边拆迁、边建设、边复垦”的方法,建成了两层楼房26栋156户,老年公寓60户,五层楼房1栋40户,成为全市农村新居建设亮点。

  在村庄旧貌换新颜的过程中,身为村党支部书记的刘增民却病倒了。他每天天不亮就和村“两委”成员挨户敲群众家的门做工作、解难题,深夜十二点还和村干部商量拆迁建设问题。2013年,刘增民因长期饮食不规律,加上高强度的工作,患上了胃病,住进了医院,胃被切除了一半!住院期间,村民刘茂林等人前去探望,躺在病床上的刘增民问的第一句话就是:“新建楼房的地槽挖完了吗?”看着躺在病床上依然操心村中事的刘增民,看望他的村民都忍不住留下了泪水。手术后不到一个月,他就回到村里继续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亲戚朋友都劝他这么卖命图啥呀!平时少言寡语的刘增民却微笑着说:“我是一名党员,凡事要带好头,群众相信咱,既然干就得干好!”

  清正廉洁处事公,引领乡村新风尚。村里不管是调整耕地建大棚,还是统一规划建新居,都不可避免地触及到一些村民的切身利益,在这个时候,处事公道、事先征求人民群众意见是刘增民解决难题的法宝。在农村,关系亲疏大家心里都有数,如果一个村干部做事总是偏向自己人,就会很快失去大家的信任。但在苏堂村,说刘增民“办事不公”的除了村干部,就是他自家的弟兄们。因为所有难做的事,他都是从自家开始,让村干部带头,而有了好事则恰恰相反。新居建成后,原来是大坑的地方无人愿要,刘增民就让普通群众先挑,挑剩下的村干部再挑,最后一座则留给了自己。

  二、找准发展路齐心共致富

  找到富民产业。苏堂村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大棚蔬菜产业,历经20余年逐步发展壮大。2009年,苏堂村通过“反租倒包”的形式流转村东土地400余亩,建设高标准冬暖式大棚96座。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帮扶下,完善了水电等基础设施,形成了一处高标准现代农业示范区。主要种植西葫、长豆角等无公害蔬菜。发展壮大了村级主导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产业支撑。

  建设农村新居。随着蔬菜产业的发展,群众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一直到2012年,改善居住条件成为该村群众最迫切的需求。村党支部抢抓机遇,因势利导,借助土地增减挂钩政策,采取“原拆原建”的模式,共建设两层楼房31栋186户,老年公寓60户,多层1栋40户。完成复垦土地120余亩,于2017年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全村200余户群众搬进了宽敞明亮的农村新居。2017年全部实现了煤改气,群众的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三、建美丽乡村扩致富道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苏堂村又重新确定了苏堂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工程总体思路。进一步完善了水、电、路、灯、网等基础设施,实现了整村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净化和美化。在湿地景观区建设了人工湖、农家乐、游乐场、果树采摘园等设施,深入挖掘本村节孝文化,整合周边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大力推进乡村连片治理,丰富人文内涵,最终致力于打造冀鲁豫三省交界地区独具特色的集果蔬采摘游、乡村农家游、传统文化游于一体的美丽乡村旅游目的地。

  2016年,苏堂村将复垦土地120亩规划为湿地景观区和林果采摘区,林果采摘区包括复垦土地60亩和村西流转土地300亩。主要栽植葡萄、樱桃、冬枣等大棚采摘果木和苹果、梨等露天采摘果木。发展了观光采摘农业。进一步为群众增收致富拓宽了渠道,让群众既建得起楼,又住得起楼。

  苏堂村在刘增民的带领下,不仅让群众建起了楼,同时有大棚果蔬产业的支撑,让群众能住起楼。进一步地提升了苏堂村的美丽宜居水平,一个活力、生态、和谐、幸福、美丽的新苏堂将更好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版权所有:聊城市人大©2022     联系方式 | 关于本站 | 版权声明 | 网址域名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