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阳谷县大布乡高庄村在党支部书记、县人大代表谷振林的带领下,通过建设现代化晾晒场,探索出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乡村振兴之路,为全县农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谷振林作为阳谷县人大代表,始终牢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初心,积极履职,以实际行动推动乡村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
聚焦设施升级,夯实农业根基
春耕备耕是全年农业生产的关键。谷振林在深入调研中发现,传统晾晒方式效率低下、损耗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他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成功推动建成全县首个“绿色晾晒示范工程”——占地7000平方米的现代化晾晒基地。该基地集粮食晾晒、仓储、加工于一体,配备智能化烘干塔、环保节能设备及全硬化地面,年处理粮食能力达5000吨。通过精准调控温湿度,种子发芽率提升15%,肥料有效性显著增强;夜间太阳能照明系统全覆盖,作业效率提高40%;电动搬运车与农机协同作业,农资转运成本降低20%,为春耕生产按下了“加速键”。
强化技术赋能,激发产业活力
科技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驱动力。谷振林依托晾晒场平台,邀请农业专家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培训,覆盖种植户200余人次,推广科学密植、精准施肥等新技术,使亩均增产超10%。同时,他引入粮食深加工生产线,将库存粮食转化为有机肥料,年供应量达800吨,惠及全乡农户。此外,谷振林还推动“布见不散”电商品牌与晾晒场联动,实现农资线上预订、直供田间,既保障了产品品质,又降低了采购成本,为农业生产注入了“数字活力” 。
聚力民生福祉,共绘富裕图景
作为人大代表,谷振林始终将“促增收、惠民生”作为履职重点。他创新“晾晒场+就业”模式,增设临时岗位70余个,优先吸纳脱贫户、留守妇女参与农资搬运、农机协管,人均月增收2000元。通过土地流转整合资源,农户每亩年获保底收益1200元,带动50余名“新农人”投身智慧农业。此外,他还牵头规划晾晒场二期工程,拟建冷链物流中心,探索“粮食+养殖”“粮食+板材加工”等融合模式,预计村集体年增收超百万元,为乡村振兴持续“蓄能”。
大布乡党委书记任立迎评价:“高庄村的实践,是人大代表履职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生动体现。”如今的高庄村,晾晒场机器轰鸣,田畴沃野生机盎然,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谷振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代表为人民”的深刻内涵,为阳谷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了人大代表的智慧和力量。(田瑞华、张宪法、左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