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县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决策部署,阎楼镇人民代表大会(以下简称“阎楼镇人大”)主动融入中心大局,积极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职责,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特别是残垣断壁治理这一难点、痛点问题,作为年度监督工作的重点。近日,镇人大组织部分县、镇两级人大代表,全程参与并监督了全镇开展的残垣断壁整治及小节点打造专项观摩活动,通过一线视察、现场评议、汇聚民智,为纵深推进和美乡村建设贡献了坚实的人大力量。
一、 精准选题,聚焦民生关切强化监督导向
残垣断壁不仅是村庄环境的“伤疤”,更是潜在的安全隐患和土地资源的浪费,关乎村容村貌提升,更关乎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阎楼镇人大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敏锐地抓住这一影响乡村风貌的关键短板,将其确定为重要监督议题。代表们认为,彻底整治残垣断壁、巧妙利用腾退空间进行小微景观节点打造,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先手棋”和“突破口”。镇人大主动与镇党委、政府沟通,建议将此项工作纳入重点攻坚计划,并推动组织了此次覆盖14个成效显著村的专项观摩活动,旨在通过实地检阅、比学赶超,推动整治工作走深走实。
二、 深入一线,现场视察检验整治成效
观摩活动中,人大代表们深入各村整治现场,不再是“听汇报、坐车转”,而是真正“下车看、实地查、当面问”。他们仔细察看每一处被拆除清理的残垣断壁旧址,详细了解拆除过程中的群众工作、安全保障及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情况。针对利用清理出的空间精心打造的小菜园、小花园、小广场、休闲角等小微节点,代表们格外关注其规划设计理念、建设质量、文化融入以及后续管护机制。他们与村干部、项目负责人和周边村民深入交流,既充分肯定了“拆围治乱、美化提升”的显著成效,也从实用性、美观性、可持续性等角度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这种“边走边议、边看边评”的方式,使人大监督更接“地气”,更能发现真问题、总结好经验。
三、 汇聚民智,建言献策共谋长效良策
视察是手段,推动工作、建立长效机制才是目的。在观摩后的讨论环节,人大代表们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和智库作用。他们围绕“如何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处理不同情况的危旧房屋和残垣断壁”、“如何创新小节点打造思路,避免千村一面,体现乡土特色和文化底蕴”、“如何建立长期有效的管护机制,确保整治成果不反弹”、“如何有效调动村民参与整治和维护的积极性,变‘要我做’为‘我要做’”等关键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代表们结合所见所闻和日常收集的民情民意,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例如,建议将整治工作与乡村规划紧密结合,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建议引入“道德银行”、“积分制”等激励机制,鼓励村民共建共管;建议挖掘村庄历史典故,将文化元素融入节点打造,提升乡村内涵。这些凝聚着代表智慧的建议,为党委政府完善政策、创新工作方法提供了重要参考。
四、 凝聚共识,推动形成共建共享格局
阎楼镇人大深刻认识到,人居环境整治非一日之功,更非政府“独角戏”,需要最广泛地动员群众参与。代表们利用自身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在视察和日常工作中,积极宣传残垣断壁整治对于改善家园、促进发展、提升文明的重大意义,解读相关政策法规,耐心做好个别群众的思想工作。他们带头支持整治,并动员亲属、邻里率先垂范,有效化解了工作推进中的阻力,推动了“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共建共享”良好氛围的形成。代表们的行动,极大地激发了村民主人翁意识,引导大家自觉投入到清洁家园、美化环境的行动中来,凝聚起了建设和美乡村的强大合力。
五、 持续跟踪,护航美丽乡村行稳致远
此次专项观摩视察活动,是阎楼镇人大依法履行监督职能、助力中心工作的又一次生动实践。它不仅直观展示了阶段性整治成果,交流了经验,更发现了深层次问题,凝聚了下一步工作的共识与方向。镇人大负责同志表示,人大监督不会止步于一次活动。下一步,镇人大将建立跟踪监督机制,对视察中发现的问题和建议的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持续关注长效管护机制的运行效果,通过听取专项工作报告、组织代表定期视察等形式,一跟到底,确保残垣断壁整治成果得以巩固,小节点持续焕发生机,推动全镇农村人居环境由“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变,全力护航阎楼镇打造“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新时代乡村风貌的目标顺利实现,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贡献持久的人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