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重要发布 > 公告报告
聊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域水城美丽乡村建设的决议
发布时间: 2017-09-28 14:25:02      来源:      【字体: 】     分享
    根据年度监督工作计划,市人大常委会对我市全域水城、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开展了专项视察,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了《聊城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我市全域水城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听取审议了市政府《关于我市全域水城建设情况的报告》。会议充分肯定了我市全域水城、美丽乡村建设所取得的成效,同意这两个报告。
  会议认为,打造全域水城是市委、市政府立足全市长远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是江北水城的进一步拓展、深化和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在“三农”工作全局中起着统领作用,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深化提升,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培育文明新风,推进农业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
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脱贫致富、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全域水城、美丽乡村建设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发展工程,符合市情,顺应民意。
  近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致力于打造“河湖秀美大水城、宜居宜业新聊城”,做好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环境改善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大力推进美丽乡村
建设,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全域水城、美丽乡村建设,为聊城规划了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更为全市人民赋予了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决策已作出,号角已吹响,前景美好,任重道远。为了使聊城水更清、天更蓝、环境更优、城乡更美,建设聊城人民美好家园,全市上下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同心同德,积极作为,抓好落实,奋力开拓,共同描绘全域水城、美丽乡村美好画卷。
  为了进一步推动全域水城、美丽乡村建设,特作如下决议:
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水,是人民群众生存的根本、是工农业生产的命脉、是生态环境的灵魂。聊城以水为媒,因水而闻名、因水而繁荣。水城是我市的名片、特色,是我市核心竞争力的支撑性、中坚性力量。全域水城建设,是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抓手。进一步做大做好水文章,打造全域水城,对于聊城增强城市软实力、竞争力,改善生态,增进民
生,促进产业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聊城是农业大市,根基在农村,农业强则聊城强、农村美则聊城美、农民富则聊城富。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聊城市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深化认识,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全域水城、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任务上来,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定信心和决心,矢志不渝地把全域水城、美丽乡村建设推向前进。
  二、突出重点、扎实推进
   全域水城建设,对于聊城具有战略性、决定性。全域水城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长期工程。要搞好顶层设计,明确全域水城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主要任务。要以水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从“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四个方面定位,涵养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提高水安全、弘扬水文化,向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生态体系完整、水生态环境优美、水文化底蕴深厚迈进。
   要坚持规划先行,搞好全域水城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通过规划编制,推动水利规划、城市规划、旅游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融合,推动中心城市规划与各县(市区)城市规划的融合,推动龙脉、蓝脉、路脉、绿脉、文脉的融合,推动水体水道多种功能的融合。要创新规划设计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规划设计之中。
要进一步凸显水城特色,做足做好水文章,做强用足水优势。全域水城载体是水,主体是水。要突出水这个载体和主体,搞好“蓄水、享水、治水”文章。在河道的关键节点尤其是下游边界,建设科学有效的节制设施,最大限度地把水积蓄在我市境内。要清理开挖河湖沟渠,增建水库、湿地,增加蓄水量。相邻河湖沟渠能连则连、能通则通,形成水网水系,增加水体水道功能。要引水入城、入镇、入小区、入农村,根据水体水道的功能要求确定修建性规划设计,打造好重要节点,开发亲水空间,突出生态自然,使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享用水。要治理水污染突出问题,提高水环境质量。
     在做好水的同时,把路、树、绿化美化、水上交通等要素结合起来,同特色景观、文体活动等文化元素结合起来,同旅游、商业、观光农业等经济业态结合起来,实行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经济效益等多方面的价值,达到“以河代库、以堤代路、沿岸绿化、蓄水造景”的要求。
    美丽乡村建设是省委、省政府科学发展综合考核重要内容,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实施方案,各县(市区)制定了工作规划,划定了示范片区,关键在于将方案、规划付诸实施、落实到位。
   要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把美丽乡村建起来。按时保量地完成“七改”工程,加快道路硬化户户通、动力电村村通和公共场所亮化、自来水普及、生活污水处理、供暖设施建设等工程建设,形成长效管护机制。要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和村居环境建设,巩固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行机制,着重改善村容村貌,把乡村美化起来。结合全域水城建设,对河沟池塘进行改造净化;结合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对村庄道路、水体沿岸和宅院周边进行绿化。要突出发展壮大农村经济,让农村富起来。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不断增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厚殖美丽乡村建设的物质基础。要进一步健全公共服务体系,让乡村好起来。将教育、医疗、就业、保险、救助、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快实现农村社区服务设施网络全覆盖,让广大农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切实提高生活水平。要加大投入,让美丽乡村建设快起来。要加大向上级争取政策和资金力度,积极探索建立市场化、社会化投入机制,集聚更多的资源、资金,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
  三、凝神聚力,协同共建
    全域水城、美丽乡村建设事关长远,任务艰巨,需要全市上下形成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和工作合力,需要形成社会广泛共识,需要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各县(市区)、各部门单位要坚持全市“一盘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明确任务、勇于担当,积极主动、真抓实干,配套联动、同频共振,捏指成拳、协同推进。广泛开展全域水城、美丽乡村建设宣传教育,提升公众对于全域水城、美丽乡村建设的认知和认可,倡导先进的生态伦理价值观和适应文明和谐要求的生产生活方式,建立公众对于全域水城、美丽乡村建设意见和建议的反映渠道,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全域水城、美丽乡村建设的浓厚氛围。组织开展涉水群体活动,鼓励社会公众广泛参与,提高投身全域水城建设、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生态的自觉性。加强水文化建设,强化水文化研究,挖掘、保护、传承和弘扬聊城水文化,大力倡导节水、爱水、护水、亲水的社会风尚。坚持共建共享,鼓励和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美丽家园建设。会议要求,全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坚持监督与支持并重,主动作为,有效监督和支持全域水城、美丽乡村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全市各级人大代表要充分发挥广泛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带头宣传全域水城、美丽乡村建设的重大意义,积极建言献策,投身全域水城、美丽乡村建设,为实现全域水城、美丽乡村建设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版权所有:聊城市人大©2022     联系方式 | 关于本站 | 版权声明 | 网址域名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