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每天能接待200多名游客,豆腐宴供不应求!”3 月的东阿县大桥镇郭口村,黄河豆腐工坊店主擦拭着新添的木桌椅,言语间满是欣喜。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黄河沿岸村落,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而这一切的改变,都离不开东阿县人大常委会的持续推动。
“小本本”连民心:代表履职的“民生清单”。在郭口村,县人大代表郭怀忠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村民反映文化广场缺少健身器材”“建议增加粮食种植补贴”…… 这本泛黄的记事本,是他走村串户收集民意的 “法宝”。东阿县人大常委会创新推行“码上见代表”机制,将代表信息与村民需求“云端”对接,2024年以来,各级代表通过线上线下收集建议127条,推动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医疗资源下沉等民生问题43件。
“产业+文旅”: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东阿县人大常委会聚焦沿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组织代表专题调研,提出“农文旅融合”发展建议。
在艾山风景区,人大代表们推动建成艾灸体验馆和艾草加工车间,带动 300余名村民年均增收万元;
在郭口村,人大代表联名建议整合黄河豆腐、林下民宿等资源,打造“沿黄九品・品品连乡”示范片区,吸引返乡创业人才18人,落地项目32个,年接待游客突破两万人次。
“监督+服务”: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县人大常委会连续开展乡村振兴调研和乡村振兴促进法执法检查,创新建立“四协同”监督机制,推动政府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等制度。在艾山片区,人大代表牵头建立的“村民议事厅”,累计协商解决宅基地纠纷、环境整治等问题78件,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如今的东阿沿黄线,百里麦浪与艾草田交相辉映,民宿炊烟与研学课堂相映成趣。人大代表正在把履职之根扎进田间地头,让“黄河故事”里有更多百姓的幸福笑声。从安居到乐业,从产业振兴到生态蝶变,东阿县人大正用实际行动书写着“三农”工作的新时代答卷。